蘇老師專欄

[ 2018-09-26 ]

<水果與英文>鳳梨/菠蘿 (Ananas Cosmusus)   蘇正隆

6~9月為台灣鳳梨的盛產季節,果實香甜多汁、風味濃郁,而且物美價廉。鳳梨 (Ananas comosus) 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一帶,英文叫pineapple,是因為果實像松果,至於名稱裡的apple不是指蘋果,apple在英文裡有時是水果的泛稱。鳳梨16世紀末傳至中國,它的拉丁文及西班牙文是bromelia,大陸及港澳截取bro之發音,稱作「菠蘿」。台語稱為「王梨」,客語及馬新一帶則稱「黃梨」。

清康熙末,鳳梨由中國南方引進台灣栽培,迄今有300多年歷史。日據時代日本人在鳳山設立鳳梨工廠,開始製造鳳梨罐頭,1970年代台灣鳳梨罐頭的輸出曾執世界牛耳。近幾十年來台灣農業機構積極研究品種改良,培育出如金鑽鳳梨、牛奶鳳梨、蜜寶鳳梨、香水鳳梨等甜度、風味遠遠超越國外的鳳梨。

有些中文文獻上提到鳳梨的科名 Bromeliaceae,說是法國植物學家 Charles Plumier (1646 – 1704) 為「紀念」Olaf  Bromelius (1634-1705) 而命名的。這是誤解 "after Olaf Bromelius" 的意思。其實 Plumier早 Bromelius一年過世,他把 Bromeliad作為鳳梨科植物的拉丁學名,是為了表彰無籍籍名的瑞典植物學家 a little-known Swedish botanist Bromelius 的貢獻,不是「紀念」他。以後譯者在翻譯 "after someone" 時,不要任意幫人「作古」。
Charles Plumier是法王路易十四欽命植物學家,三度遠赴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區調查植物,緬梔/雞蛋花的屬名Plumeria,就是以他的姓氏命名。

鳳梨密生呈螺旋狀排列的劍狀葉子,花序頂生,每一花序約有百餘朵紫紅色小花,長成聚合果,果實上的每一果目即是一朵小花長的小果 (multiple fruit consisting of coalesced berries)。鳳梨聚合果頂端會長出叢生緊密的小葉片,它學名 (Ananas comosus) 第二個詞 comosus,意即 tufted,就是描述鳳梨果實的這種特徵。

鳳梨果實頂端著生「冠芽」 (crown bud),基部與果梗間會長「裔芽」(slip),葉腋會長出「吸芽」(sucker),莖基則有「塊莖芽」(tuber bud),都可用來繁殖。

鳳梨含有鳳梨酶 (bromelain)是比木瓜酵素 (papain) 更強的、很助消化的蛋白酶。因此若吃得太飽,幾片鳳梨很快就可化解。有人吃了鳳梨後舌頭會刺痛 (會咬舌),有人認為是鳳梨酶分解舌表面細胞的緣故,不過有研究指出真正的禍首可能是,削好的鳳梨沾到水,果實中的草酸鈣會結成晶針 (raphides),刺激舌頭,產生不適感。(raphides, needle-shaped crystals of calcium oxalate that occur in pineapple fruits and leaves, likely cause microabrasions, contributing to mouth discomfort.) 十幾年前果販削好鳳梨後會用水沖洗,現在賣現削鳳梨都不碰水,也是這個原因。 

(Jerome Su, July 30, 2018, Revised July 31, 2018)
圖 1 by Angela Chuchen
圖 2 A young pineapple in flower, from Wikiped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