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老師專欄

[ 2018-12-04 ]

烏賊 (Cuttlefish) 的由來   蘇正隆

談一本受忽略的古代圖解百科全書「三才圖會」

俗稱的「烏賊」,其實古代叫「烏鰂」,訛轉為「烏賊」。

相對於西方,中國的百科全書並不發達。百科全書相當於中國古代的「類書」,但類書大多只是輯錄原始材料,分類排比而己,缺少編輯者自己的定義解說。西方的現代百科全書,一般認為從十八世紀法國的Denis Diderot在1745-72年間所編纂的Encyclopedie開始。但早這兩百年,明代學者王圻在十六世紀中編了一套一百多卷的「三才圖會」,可算是中文圖解百科全書的鼻袓。「三才圖會」的三才是因為「天地人謂之三才」,引伸為無所不包、百科的意思。「圖會」則是彙聚眾圖之意。

這部百科圖鑑彙集古書中有關天地萬物的圖形畫像,分門別類,再加文字描述。「上至天文,下至地理,中及人物」,旁逮器用、時令、宮室、身體、衣服、人事、文史、珍寶、禮制、鳥獸、草木等十四門,是中國辭典史上第一部大規模的圖解百科全書,對了解中國古代器物、服飾,以及當時政治社會狀況極有幫助。西方漢學家在做考證工作時,就很善於利用這部書。底下我附上幾張原書裡的圖片:(一)烏鰂,就是墨魚,俗稱烏賊,應該就是烏鰂的訛轉。(二)古代錢幣圖,其中還包括一則古代日本銅幣的圖說。(三)大成殿雅樂舞圖。

「三才圖會」流傳到日本,對日本知識界產生了一些影響,激發了江戶時代的寺島良安把它改編的念頭。他在十七世紀六O年代把這部圖鑑內容「本土化」,增加了日本的文物衣飾,改編成日本版的「倭漢三才圖會」,也就是後來的「和漢三才圖會」。

坊間一般中文工具書指南、國學導讀之類的書,對於中國古代百科詞書大多只介紹宋代高承編撰的「事物紀原」及清代陳元龍的「格致鏡原」,幾乎都沒有提及「三才圖會」,因此即使中文系學生,知道這部書的人大概不多。王圻及續編者王思義地下有知,恐怕要「疾沒世而名不稱焉」。
(Jerome Su, 9/27/2018)